<center id="glyxu"></center>
<center id="glyxu"></center>
<source id="glyxu"><mark id="glyxu"></mark></source>
<rp id="glyxu"></rp><source id="glyxu"><menu id="glyxu"></menu></source>

姓氏:

拼音:LI  

2008-03-08

48596次

1人

1個

272人

1部


站長: 酈林春 管理員:   [申請管理員]

浣江酈氏宗譜崇本堂支系       

家族堂號:永思堂
族譜編號:67
訪問狀態: 加密
創建者:酈林春

 

諸暨乃越國故都,西施故里,會稽山脈、龍門山脈環抱東西兩側,浦陽江以及支流自南向北奔流。自新石器時代起,即為于越先民繁衍生息之地,距今已有六千五百余年。大禹治水,功成于了山(今諸暨城南);夏朝中期,無余建立越國,以諸暨為立國基地;殷商、西周、春秋年間,越國先后建都于諸暨埤中(今諸暨阮市)、大部(今諸暨楓橋)、句乘(今諸暨牌頭)。吳越爭霸期間,越王句踐臥薪嘗膽,勵精圖治,興越滅吳,稱霸中原的業績,彪炳青史;文種、范蠡、西施、鄭旦為了國家忍辱負重,他們的名字已經永遠銘刻在越國后人的心間。
在下自幼隨父母客居他鄉,時常聞聽父親提及故鄉諸暨,追溯先祖以及親族。當時年少,對于父親之追憶印象模糊,有關酈氏之信息斷斷續續,難以連貫;然而日積月累,亦能粗知曾祖父兆隆公以下各房之大略簡況。文革末期,跟隨父母返回諸暨,首次來到故鄉大馬塢村,目睹先祖建造之舊宅,耳聞親族敘述之往事。雖然江南山村古樸簡陋,古越鄉音詞匯生澀,但這是我酈氏之祖宅,乃我血統發祥之地也!
此后,父親領我瞻仰位于諸暨縣城西隅之酈氏宗祠,此乃諸暨全境酈氏宗族共有之宗祠也。當時宗祠規模較大,古樸宏偉,面臨酈祠湖,岸邊有二十二尊石獅,每只獅子相隔數尺,精雕細刻。東邊十一尊朝西,西邊十一尊朝東,相互呼應。二十二尊石獅中,十一尊為雄,十一尊為雌,各有特征。當時少不更事,未曾進入宗祠細觀,更未攝影留作紀念。1982年,宏大的酈氏宗祠竟被拆毀,改建為諸暨縣總工會,部分文物被遷至西施殿。1997年,酈祠湖畔部分石獅被遷至新建的諸暨市博物館,部分下落不明。至此,歷經數百年之酈氏宗祠蕩然無存。
根據有關史籍和族譜記載,酈氏家族起源于黃帝時代;夏代涓公被封于酈邑,賜姓酈氏;周代龐公被封于陳留;西漢食其公建立功勛,其后裔世襲武遂侯;東漢炎公遷居涿郡;北魏道元公為著名地理學家;唐代昶公遷居揚州;南宋初年文紹公護駕南渡,其子元亨公遷居諸暨。經過南宋、元朝、明朝、清朝,直至民國、共和國,諸暨酈氏宗族不斷發展,人口在全國酈氏宗族位居第一,遍布諸暨各鄉鎮,發展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。大馬塢酈氏始祖弈公,在康熙后期由縣城遷徙而來,至今已達三個世紀。
南宋、明代、清代、民國年間,諸暨酈氏宗族曾二十一次修編宗譜。其中民國二十三年(1934)酈銘訓主編的《浣江酈氏宗譜》木活字本九十一卷、民國三十七年(1948)酈述先主編的《浣江酈氏宗譜》鉛印本六十一卷,集先人記載、后人查訪之大成,凝聚眾多賢達之心血,乃歷代最完整之版本。當時大馬塢酈氏宗族前往縣城酈氏宗祠,用八抬大轎將《浣江酈氏宗譜》抬回村子,供奉在本村酈氏宗祠。
在改革開放初期,在下得知我國宗譜對于保存地方史志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,即多次前往大馬塢,與族兄豐年商議,希望重修大馬塢酈氏宗譜。怎奈先前記載酈氏歷代世系之宗譜已在十年動亂期間被造反派燒毀,片紙無存!雖然也知村中尚有其他酈氏宗親,然而相互關系全然難以連接。其后,又多方聯系諸暨其他酈氏村莊,怎奈各村情況一如我村,所存家譜都被造反派燒毀!因此,修譜一事,一再耽擱,一晃二十余年即逝!
進入新世紀以來,因學習網絡知識,在《國學論壇》、《人生如歌》、《諸暨聯盟》擔任版主,一邊參與論壇管理,一邊發表一些鄉土歷史的研究文章。2005年夏季又加入諸暨市新四軍研究會,參與《諸暨抗日戰爭史》之編纂工作,并赴大馬塢等各村,調查1942年日偽軍瘋狂掃蕩之暴行,寫成一并收錄該書。此二事,引起在滬工作之諸暨籍青年趙岳陽注目。
君在工作之余,多年專攻宗譜學,搜集諸暨各村家譜,成就頗巨,受到各界名人之贊賞。2006年秋,趙君受諸暨其他酈氏人士之托,赴上海圖書館查閱酈氏宗譜,理出酈氏先祖自揚州遷居諸暨粗略脈絡。此事引起在下注意,隨即與趙君取得聯系,希望能夠了解大馬塢酈氏宗族之情況。趙君經多日查閱,于2007年7月親臨寒舍,將唐代初年昶公至清代末年兆隆公各代世系交付在下。此后,趙君多次放棄休息,繼續查閱我村世系以及行傳,誠為難能可貴!
2007年8月至10月,在下多次前往上海圖書館,親眼目睹民國時期由酈銘訓、酈述先主持修編之《浣江酈氏宗譜》,雖為殘本,亦有一百十三卷之多(民國二十三年木活字本現存八十四卷,民國三十七年鉛字本現存二十九卷),涵蓋諸暨全境所有酈氏宗族世系。驚嘆之余,為當年編纂宗譜之酈氏先賢們深深折服,更有盡力續編之責任感!前人布衣草鞋翻山越嶺查詢資料,手工編纂木版印刷成就巨作;我等電信發達交通便捷了解信息,電腦輸入電腦印刷快速成書。相比之下,今人怎可因為畏懼困難而使宗族史料失傳?如此,則上愧祖先,下愧后世,造成終身遺恨也!
此番調查酈氏宗族資料,古代部分依賴上海圖書館保存之舊譜,殘缺部分幸得北京市國家圖書館保存之全本提供資料,現代部分全仗各房親族之大力支持。在當今經濟浪潮席卷華夏大地之時,我大馬塢酈氏親族唐山公以下之后裔,無論長房、二房,還是五房、小房,無論九旬長者,還是垂髫幼兒,無論居住本村,還是遷居各地,聞知修譜盛事,都能一呼百應,紛紛捐資出錢,盡力回憶往事,提供詳盡資料;甚至歷代出嫁外村之女,也積極支持娘家重修宗譜,竭盡全力給以各種幫助。即使居住外村外省的大馬塢宗族以外的酈氏族人,也紛紛通過電話、網絡對這次修譜表示極大的關注和支持。凡此種種,足見我酈氏宗族之團結,人心之凝聚!
我酈氏宗族同華夏民族各姓氏一樣,綿延數千年,前赴后繼,生生不息。這部宗譜能在后世的修譜工作中能夠起到承前啟后之作用,我等心愿就實現了。今番修譜,因人力、物力有限,僅能續編大馬塢村之酈氏宗譜;至于諸暨全境之酈氏宗譜,因規模非常宏大,尚需同族能人同心協力,展開大規模調查,方能得以續編。他年完整而又全新的《浣江酈氏宗譜》出版之日,就是更加宏大的《中華全國酈氏聯譜》整理工作開始之時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酈門一百四十八世裔孫   酈林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共和國五十八年九月初五日亥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7年10月1522時至23時

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

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桃网站|国产精品对白清晰受不了了|精品国产911在线观看|亚洲欧美偷国产日韩18p